2010年5月1日

台灣高等教育需要貨真價實的國際化 / 蔡丁貴






4月21日中國國民黨在立法院突然變更議程,要在立法院排入修改「大學法」等與「承認中國學歷」及「開放中國學生來台」相關的法律修正案,「公投盟」長期反對這種喪失台灣主體的政策,呼籲民眾當日一大早8點鐘集合,在立法院大門表達抗議,民進黨黨中央也動員台北縣市的民眾到場聲援。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內兩黨各有堅持,發生肢體衝突,據報導各有受傷,真假實情有目共睹,長期欺騙的政黨還是不改本性,表演的功夫也只能算二流。

台灣的教育問題是政治問題,即使高等教育也是如此。要解決「承認中國學歷」及「開放中國學生來台」的爭議,用一個「國際化」的口號就要矇混過關,也太輕視台灣人的智慧了。試問涉及有關「承認中國學歷」及「開放中國學生來台」的兩個政治實體是「國與國」的關係嗎?不然怎麼會是「國際化」的問題!這個問題的癥結就是中國共產黨與馬英九都主張「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兩邊是在玩「消滅台灣」的把戲,只是大部分的台灣人不能同意這種作法而已!這樣的政治爭議,想要在立法院以「一黨獨大」的奧步就要闖關,也可以說是恬不知恥!


到其他先進國家留學需要繳交外國人非住民的學費,這是常識。台灣的學費保持低廉是拿人民的納稅錢來補貼,目前教育部對每位壆生一學期的補助經費大約30萬元新台幣,理論上外國學生來台灣就讀都需要繳交這樣的學費,這是稅賦公平的原則,也是國際教育上的常規。中國學生已經來台灣的有繳交這樣的費用嗎?對一個以飛彈對準台灣國家的中國學生,台灣人有需要這麼慷慨當冤大頭嗎?

要談國際化,要衡量自己的實力,各國的高等教育國際化,一方面是需要有優秀的學生到美英日德法等更進步的國家留學,一方面要引進開發中國家的學生。就台灣的情形,台灣還不是最進步的國家,中國的學生要來台灣確實是屬於第二種情形,開放也吸引不到中國最好的學生來台(除非負有政治任務),要跟美英日徳法經爭中國優秀的學生,是在癡人作夢,這是以一個「提高競爭力」冠冕的口號要遂行政治統戰的目的。按照中國國民黨自己的講法,如果這些人完成學業後都會回去中國,試問跟「提升台灣競爭力」有什麼幫助?無非就是希望中國學生長期留在台灣,取得台灣的公民權,改變台灣投票的人口結構罷了?這也是政治目的吧!

姑且不論中國的自由民主人權,中國經濟是在起飛,但是如果台灣與中國是「一邊一國」,中國又是台灣的強力競爭對手,台灣需要去培養中國的人才嗎?幾個國立大學校長都說自己的學生不用功,需要中國的學生來台灣給予正面的刺激。這樣的校長有資格繼續當國立大學的校長嗎?這個不是當校長的職責要去解決的嗎?「佔著茅坑不拉屎」大概是這些校長最好的形容詞,這些校長有資格談國際化及競爭力嗎?國立大學不都拿了不少的「卓越計畫」的人民納稅錢,請問錢用到哪裡去了?哪有臉來分派學生的不是?如果把那些「卓越計畫」的經費多少分給更多的學生,學生自然就會更用功了。國科會給一個博士班的學生一個月8千元新台幣生活費(有的也沒有),台灣自己的學生再優秀也唸不下去,為什麼「卓越計畫」的經費不給學生(研究生)多一些?而要多給與其他國家的人掛名合寫論文的教授?

最進步的美英日徳法等國家剛好都是比較大的國家,他們確實以獎助學金吸引世界各地的優秀學生,但是我在留學美國期間,也沒有看到美國提供獎學金或低學費給當時蘇聯的學生,反而是緊密的調查申請入學的學生有無去過共產國家?這些進步國家的企圖確實是希望這些優秀的學生留下,提升他們國家的競爭力。台灣的國家實力並沒有這種空間,國際化是要歡迎各國好的人才,不是單獨針對中國的學生,「中國化」不是「國際化」。看不清台灣國家的實力及中國對台灣的特殊不友善關係,就無法分辨台灣高等教育的真正癥結所在。

台灣高等教育的癥結就是大學的管理被一群「中國派」的勢力把持,心不在台灣,自我定位是「中國人」,不肯實事求是替台灣人民與社會講出真心話,只是躲在象牙塔裡逢迎拍馬混日子。試問出錢邀請其他國家寫手合寫那麼多雕蟲小技的文章,卻放任人民每年被水淹,放任自己的青年學生失業,任憑有錢人飆房價剝削弱勢,這樣的大學吃人民的納稅錢,卻不把人民放在心上,還說要擠進世界有名大學百大,人家辦的大學是這樣的嗎?路遙遠得很呢?即使是台大,門都沒有。贊成「承認中國學歷」及「開放中國學生來台」的人就別假惺惺了,只有「心在中國」的人才會贊成這樣的法案,還要假惺惺說這是「國際化」,先主張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與中國的往來不就更容易國際化了嗎?

0 意見:

張貼留言

歡迎留下您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