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5日

現階段台灣獨立建國的方向重點 蔡丁貴 January 15, 2010

阿扁總統於去(2009)年年底在蓬萊島雜誌發表了一篇「民進黨不能迴避的國家定位問題
---對1999年『台灣前途決議文』的省思」
(http://neoformosamagz.blogspot.com/2009/12/41999.html)。

他指出:「1999年民進黨通過了〈台灣前途決議文〉,接受了『中華民國』的國號,等於默認了以『一個中國』和『終極統一』為基礎的『中華民國』憲政體制。然而,在決議文中又堅持必須揚棄『一個中國原則』,即徹底拒絕『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主張。他說:「〈台灣前途決議文〉雖暫時緩和了台灣社會對民進黨『急獨』的疑慮,但卻埋下日後更多矛盾與混淆的伏筆」。阿扁總統進一步指出:「民進黨既要追求獨立建國、反對『一中原則』,但又積極參與『中華民國』上至總統,下至村里長的各種選舉,這難道不是父子騎驢、甚至是自欺欺人?」他主張:「1999年的〈台灣前途決議文〉經過10年的實踐現在應該是重新檢討的時候,而民進黨更應自省除了選舉的勝選外,還有捍衛台灣國家主權獨立的歷史使命依然尚未實現」。全篇文章的內容,呈現過去民進黨創黨的主流價值,展現了阿扁總統的高度。

阿扁總統指出:「溫和理性」只是態度,國家定位才是路線與理念。更在去年三合一的選舉之後,在『阿扁札記』指出:「選舉輸贏不是民進黨的一切」之外,更引述獨立評論家曹長青的專論:「要勝選就要提出『抵抗賣台』的理念」,「點出民進黨的『路線』有值得檢討之處,不能滿足於藍媒叫好的所謂小英『溫和、理性』,因為在全世界沒有任何政黨把『溫和、理性』作為路線,它既不是政策,也不是理念,只是一種姿態而已。

阿扁總統特別指出,面對馬騜政府的清晰路線及理念八個字:「兩岸一中,走向統一」,民進黨的政治理念,如果還繼續迄今為止的模糊道路,加上所謂「溫和、理性」作法,而不從整體上檢討民進黨的路線,2010年五都選舉,就難有大贏的希望。綠營面對接下來的大型選舉,特別是總統大選,當務之急還不是人選,而是民進黨到底要將台灣帶往那個方向?

但他在舉例說明台灣的國家定位時,似乎並沒有將「國家」與「政府」的差異交代清楚,還是會引起一些誤解。他舉例說:「1999年7月9 日中國國民黨執政時總統李登輝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指出:『1991年修憲以來,已將兩岸關係定位在國家與國家,至少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並強調『中華民國自1912年建立以來,一直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此所謂的『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後人稱為『兩國論』,依據當時陸委會的說帖,海基會的發言,尤其是李登輝總統接受日本『產經新聞』的專訪,是指『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殊關係。他強調,一般都認為蔡英文主席原任李總統時代國安會諮詢委員,所謂『兩國論』是蔡英文的研究成果,但仍不脫『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中華民國』體制,充其量是『兩個中國』的新論述」。

其實,依照我對國際政治的了解,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是政府的名稱,前者是過去中的國代表政府,現在流亡在台灣;後者是現在中國的代表政府。所謂「兩國論」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兩個政府論」,確實還是停留在「中國代表權」的表述問題。不論是「中華民國在大陸」、「中華民國到台灣」、「中華民國在台灣」、「中華民國是台灣」的階段性論述,都沒有跳脫這個思維。即使最後阿扁總統在2002年8月3日經由東京世台會年會的致辭,向全世界宣示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台灣中國、一邊一國」,但是國名還是借用流亡政府的名稱,並沒有變更,因此也只能說,這是阿扁總統執政的國家方向重大宣示。經過這一些日子的沉澱,阿扁總統問:「既然馬統政府都棄守『中華民國』,為何民進黨不能修改台灣前途決議文,正式放棄「中華民國」的憲政體制?」他主張:「1999年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應該與時推移,在台灣的國家定位問題,至少應作以下的5點修正與重申,以對抗馬騜「兩岸一中、走向統一」的路線,大聲而清楚的說出民進黨的路線主張:

第一、反對一中、拒絕統一。台灣中國、一邊一國。
第二、推動「拒統保台」公投,凝聚內部團結。
第三、全面揚棄「中華民國」憲法及政府體制。
第四、制定台灣新憲法,並向全世界宣示台灣是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
第五、以台灣的名義及新會員國的身分申請加入聯合國。」

看完阿扁總統的文章,清晰的了解現階段台灣所需要的方向重點,不是每天都是忙著事務性的選舉。深深為阿扁總統的用心與行動感到高興,無論如何,我認為這樣的思維,才具有高瞻遠矚的領袖高度。一個政黨無法提出國家的政策方向與主張,絕對不可能贏得大選,我完全同意阿扁總統對民進黨的期許。也許2010年1月24日的民進黨第十三屆第一次臨時黨員代表大會也應該討論這樣更具有台灣生死存亡時代意義的議題。

0 意見:

張貼留言

歡迎留下您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