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6日

團結公民力量 實踐公義社會 《蔡丁貴》

台灣社會對自由民主的追求,原本寄望在2008年總統大選不論輸贏後、能有一番獨立自主的新局面,無奈當選的馬政權卻公然違反「台灣前途由2300萬台灣人民共同決定」的競選諾言,不肯認同長期生養的台灣土地與人民,急促推動台灣門戶大開的政策,簽署諸如ECFA的協議,讓台灣的資金流失、產業外移、人才外流、失業率暴增、社會貧富差距擴大。同時,中國國民黨繼續擁有霸佔台灣人民公共與個人資產的黨產,投入選舉綁樁買票,企圖以「地制法」、「不在籍投票」圖利、綁樁與作票,想要繼續操弄延續不公不義的政權體制。我們呼籲:台灣人民要認清這個政治現實,選舉的選擇就是,全面抵制不公不義政黨的候選人;對於不公不義的政策,全面要求公民投票創制或是複決。對於任何政黨不顧民意的反對,人民除了選舉投票之外,還可以非暴力的行動抗爭加以抵制。

排除壓迫體制之後的民主政治才是一個逐步改進的體制,所以,不論是主張體制外非暴力抗爭的社會運動團體或是體制內選舉路線的政黨,第一優先的共同目標就是打破不公不義的體制,尤其要優先擊退施加不公不義體制的集團。我們呼籲:本土社團能夠權衡台灣國家利益,支持本土追求獨立主權國家理想的政黨。政治人物亦非聖人,相對之下,兩害取其輕,兩利取其重,我們必須團結一致,推動公民教育,全力支持本土政黨的候選人,奠立公民社會的基礎,務實地為實踐社會公義而努力,才能戰略性地阻止中國國民黨出賣臺灣人民及子孫利益的作為。

誠如代表本土勢力的民進黨高層所說,民進黨在最近小型選舉的勝選不是民進黨的進步,而是中國國民黨馬氏集團的退步、失去民心。民進黨的政治人物在五都的選舉提名上,必須提高符合民主運作的素質,建立黨內競爭的典範,不能以個人權位為優先考量,讓台灣人民對民主政治有更高的期待。我們雖然學會了「顧全大局」的教訓,但是政治人物初選期間攻擊同志的動作,看在人民的眼裏,血淌在人民的心裡,雖然本土社團呼籲要團結一致,最多只能做到不扯後腿的程度;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要人民積極熱情走出來投票,還是要靠政治人物的民主素質表現與符合社會期待的政策。我們呼籲:民進黨的政治人物必須謹守政治倫理分寸,展現現代國家民主運作的風範,「得民者昌、失民者亡」的古訓,屢試不爽,不要逞強,也不能不把人民放在心上。我們也呼籲:民進黨要向人民交代清楚,要將台灣帶往何處?要追求什麼社會目標?要推出何種政策?不要整天只是關心「誰才可以贏」,而忘記了「如何照顧人民」!

選舉雖然不是萬靈丹,但是選舉勝利就是給人民一個可以期待的新機會。選舉本身就是一種非暴力的抗爭行動,有理想候選人的當選,就等同於阻擋了不公不義政黨的橫行猖狂。所以,所有反對不公不義政黨集團的人民應該團結一致,透過選舉,進行公民教育,讓人民了解用選票就可以痛擊違背民意的政黨,這就是「公民社會」的基礎,這也是「人民力量」的來源。我們呼籲:台灣人民不必有無力感,不必冷漠,不必感到無助,只要用自己的行動,用自己的選票,團結一致,唾棄不公不義政黨的候選人,就能夠讓台灣走出新的腳步,走出自己的活路!

0 意見:

張貼留言

歡迎留下您的意見